众所周知,言语理解与表达类题型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准确迅速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重点考察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把握语句各类表达方式的能力,以及阅读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
2011年国考大纲中明确指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有三大类题型,分别是:阅读理解、逻辑填空以及语句表达。这一变化曾经在2011年国考前夕让无数考生深感困惑,不知道是否应该再挪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来准备这一类题型,直到2011年国考尘埃落定,考生们才发现真题中貌似没有出现经典语句表达:病句及歧义句的身影。可是纵观2012年国考大纲不难发现这一类题型依然出现了,因此当我面对考生们时,最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我需不需要准备语句表达类题型呢?在此,希望借此篇教研文章为各位考生解惑答疑。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样要基于对国考的深刻认识上才能展开。刚才上文我们提到了最经典的语句表达类题型即为病句类、歧义句类。其实,在其它题型中也同样渗透了语句表达类题型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此篇文章着重要讲解的内容,这些新型的语句表达类题型为: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结语推断题。下面将就其中的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进行讲解。
语句排序题是当仁不让的重点类题型,现在更是成为了国考言语的必考题型,面对这一题型有如下技巧需要考生掌握:
1、选项入手:寻头断尾
通常语句排序题的选项会呈现同一句话为首句,或者同一句话为尾句的特点,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据概率原则,先从概率较大的选项入手,来带入验证,通常这样的选项为正确选项的几率也较高。不过,各位考生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概率最大就一定为正确答案,其后我们会通过其它方法对其正确性进行验证。
2、题干入手:注意捆绑
观察完选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对题干进行观察了,我们观察题干的方式是通过微观或者宏观的方式对其中的某些句子进行捆绑。微观上我们通常采用观察关联词的搭配,或者词语、句子的重复来把相关句关联起来;宏观上我们会特别注意一下题干的行文脉络,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明确了行文脉络后,就可以根据内容来确定句子的顺序了。
3、回归选项:代入验证
心目中有了一个基本的答案之后,千万不要虎头蛇尾,急促的选出答案,一定要多花几秒钟的时间,把你判断出来的顺序带入验证,可以极大的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好,技巧说完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的体验一下此类技巧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吧!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④①⑤③
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⑥①
【答案】D。解析:首先,观察选项,两个以5开头,两个以6开头,两个选项以1结尾,那么相对来说CD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通过分别验证5句和6句,可以看出第5句作为开头更合适,因为第六句以代词"这"开头,如果作为第一句的话,那么其前就缺失了代词指代的内容;接下类第二步,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各句所讲的内容,⑤③和②④之间是因果关系,完全可以捆绑在一起,故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