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题时,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题目,如下:
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
A. 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 B. 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 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 D. 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这类题目难度不大,从最后一句话可知描述的是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值得一说的是这道题目的题材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便是专业性很强。而我们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考察的是我们对材料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并非考察专业性知识,因此,这类题材常常有个特点,便是在后文往往才会出现重点或者总结性语句。因此,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建议考生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可先快速略过专业性语句,不必详读,重点在于找出那个总结性的重要语句来。我们以两道题目为例:
自不久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F DoCoMo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以来,全球通讯进入3G时代。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IMT-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中“IMT-2000”三大标准之一“TD-SCDMA”是由中国提出的。由于中国尚未正式颁发3G牌照,3G技术目前在国内难以被广泛应用。
对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
A.中国3G技术极为落后 B.中国急需开发3G技术
C.3G技术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D.中国应该尽快颁发3G牌照
这道题目直接往后面找,能看到“由于中国尚未正式颁发3G牌照,3G技术目前在国内难以被广泛应用”,由这句话可直接选择答案C。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西游记》中孙悟空施展的“瞌睡虫”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确实存在。不过,它既不是什么虫子,也不是什么微生物,而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天然物质。它就“隐藏”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名为“睡素因子”。睡素因子是一种肽,结构甚为奇特,包含有4—5种氨基酸,末端还附有一种被称为胞壁酸的糖,不同于其他人体物质的结构。实验表明,只需将1微克的睡素因子注射到家鼠、兔、猫的脑中,便能使它们毫不费力地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延续时间可达2—5个小时。科学家经过极其复杂的工序,终于从几吨人尿中提取出了只有两三粒砂糖大小的睡素因子,共重30微克。这一发现无疑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成就。目前,科学家正争取人工合成睡素因子,为世界上的失眠患者解除失眠的痛苦。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科学家发现并提取了睡素因子,正争取人工合成它
B.“瞌睡虫”就是睡素因子
C.1微克睡素因子能使动物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D.睡素因子是一种结构奇特的肽
这道题目文段很长,如果仔细阅读将很费时间,如果迅速往后找,我们便可发现最后一句话“目前,科学家正争取人工合成睡素因子,为世界上的失眠患者解除失眠的痛苦”,很明显该句才为全文重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很多题目的结构特点往往很明显,建议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多多留意多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