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事件
近日,一份有关“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的调查报告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一时间,“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起各方热议。
二、各方评论
@中国新闻网:90/95后们频繁地更换第一份工作,一方面在于他们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则会更快做出其他选择;加之如今获取职业信息和机会的渠道越来越快捷和便利,更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
@人民网: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应该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比如,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容错机制,构建适合年轻人成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等等。一方面可以留人留心;另一方面也能够筑牢事业发展之基。总之,95后频繁跳槽应两面看,对于“被宠坏”的也不妨多方面加以纾解。
@上海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现在职场上如日中天的70后、80后也何尝未经历过职场新人时期,对于95后频繁更换第一份工作,我们不能一味地给予否定评价。而一些领导前辈们觉得理所当然、不以为然的事情,到了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这儿,可能就会变成辞职的导火索。既然随之要面对的是更多95后、甚至00后员工,那么这也给如今企业管理以及内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华图微评
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原因有三方面:90后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教育和就业市场之间的落差,缺乏职业规划的指导;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存在缺陷。因此,就业要个性但不要任性,需要从用人单位、学校、就业者三方面进行努力。
四、相关事件
再见“铁饭碗”?90后新就业观:不抱铁饭碗 不挤北上广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有一个新特点,那就是“慢就业”。所谓“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工作或读书深造,而是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伴父母、创业考察等来慢慢考虑和安排人生道路。
也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打算到公司、企业上班,而是直接加入到公务员备考之中,成为“慢就业”队伍中的一员。
“慢就业”并非是一种失业,而是迫于种种压力或者其他自主选择,而做出的“暂时性不就业”。他们暂时不就业,并不代表不为就业做准备。
就像考公务员复习就是一种典型的“慢就业”表现,也是在为就业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但是要警惕,别让“慢就业”成为“懒就业”。
五、模拟题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5后首份工作在职时间缩短,平均7个月就离职。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六、 参考解析
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
此现象是褒是贬,不能一言以蔽之。从好的一面来看,95后频繁跳槽意味着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能够选择更加匹配的职业,“折腾”也是有一种青春的色彩。但另一方面,有些95后不顾后果,冲动频繁跳槽,生活完全依赖于家庭的经济供养,这是万万不可得。
对此,要深究背后所反映的原因:
第一,90后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则会更快做出其他选择;加之获取职业信息和机会的渠道越来越快捷和便利,更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第二,当前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落差。片面追求就业率,对于职业规划及就业方面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往往在不了解自身定位、职业规划模糊的情况下,就迫于压力被硬推上求职之路,这也是导致目前年轻人第一份工作做不长的一大原因。
第三,用人单位环境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不符合90后的“口味”。没有给予青年人容错的空间,不能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没有给予开放包容的成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总之,95后频繁跳槽应两面看,对于“被宠坏”的也不妨多方面加以纾解:
对于学校来说,建议高校举办相关讲座和座谈,在大学生毕业前做好相关创业就业知识的培训,尽可能帮助他们对接好实习或就业单位,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应该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比如,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容错机制,构建适合年轻人成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等等。这样既可以留人,也可以留心,更能筑牢事业发展之基。
更为关键和重要的仍然是95后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对于离职,在没有找到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前,可以跳槽去寻找,去试错,但不可过分频繁。选定工作后要持之以恒,积累工作经验,理性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总而言之,择业可以个性,但不能任性。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