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早上8点,广东公开遴选38位副厅局干部的笔试环节,在华南师范大学如期进行。
此次公开选拔,共有1745名处级干部竞逐38个副厅级岗位。整个遴选工作于8月底开始,拟于9月下旬完成。
广东公开遴选厅级官员,这不是首次。“在公选官员方面,广东一直走在国内前面。”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对本报表示。
早在2008年8月份,广东即推出100个厅处级职位,包括珠海、佛山等珠三角5市副市长、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委等省直机关副厅长进行公开遴选。
而今年再次展开公开遴选,“意味着公开选拔是广东干部选拔机制的改革方向之一。”陈鸿宇说。
民主测评占40%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5月份,广东省委组织部已经进行了调研,了解到省府部分厅级部门将因职务调整或年龄原因出现职位空缺。
7月底,广东省委常委会即讨论通过了《省政府工作部门机构改革有关厅级干部调整配备原则意见》、《关于公开遴选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级干部的实施办法》。
随后,8月上旬,选择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进行试点,并根据试点工作情况对实施办法作了相应修改和完善。
广东省委组织部人士称,目前,广东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三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按照新核定的职数,把干部选准配强。
“公开遴选副厅级干部,是为了更好地选准用好干部,确保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陈鸿宇说。
此次考核的过程总共有八道程序。依次为预告和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和素质测试、确定综合测评人选、综合测评、确定考察对象、公示与考察、酝酿协商、决定任职人选。
其中有两个环节属于竞争环节:第一轮是民主推荐和素质测试,素质测试包括笔试和人机测试,主要测试作为省政府工作部门副职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第二轮是综合测评,包括民主测评、结构化面试、组织评价三个环节。
与去年8月份大规模公选不同的是,这次评选中还采用了组织评价的环节。对此,陈鸿宇解释,实际上,对官员进行组织评价,是一贯的做法。
另外,民主推荐得票超过应参加推荐人数三分之一的人选,可直接进入第二轮的综合测评;其他的初步人选,需参加素质测试后按成绩和一定比例由高到低确定进入第二轮。
“而去年备受关注的'大评委制’,亦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和结构化面试三个环节中有所体现。”陈鸿宇说。
在第二论的综合测评各项环节的权重中,民主测评占了40%,结构化面试与组织评价则分别占30%。
陈表示,民主测评所占的比重更大,意味着在“大评委制”下,官员将获得更全面的考察。
程序公正与选拔科学性
广东省委要求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出缺的副厅级职位,均应拿出来在本部门或本系统内公开遴选产生任职人选。38个副厅职位来自38个省政府工作部门和其他正厅级机构,其中副厅级局长24个,纪委书记(纪检组长)8个、其他副厅级职位6个。
从选拔对象看,主要来自于本机构公务员。对此,陈鸿宇对本报表示,按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条例”的规定,本部门空缺的职位,可由外面公开招进来。而为了工作延续性,亦可在本单位内选拔产生。
不过,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蔡立辉对本报记者表示,整个选拔过程要尽量公开化,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广东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开遴选工作方案的特点有二,一是民主增量,由一般程序的民主向增量民主迈进;二是竞争扩容,由单一的竞争向多侧面的竞争延伸。其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倾听民意呼声,给优秀的年轻干部机会。
对此,在蔡立辉看来,程序公正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选拔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科学——也就是人和事的匹配性,要把人才真正配给到合适的岗位上。”蔡立辉说,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增加考核项目,突出考核官员的业务能力。
陈鸿宇亦认为,跟一般的竞争上岗不同,从副处、正处级公务员中遴选副厅级官员,给了年轻干部以成长的快速通道。正因为如此,工作方案必须规定细密,以确保选准人用对人。
不过在蔡立辉看来,要避免一个误区:官员年轻化虽然无可厚非,但不能作为考核指标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