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微博打拐” 没关注的考生惨了
2011年春节期间,微博“打拐”成为一起影响很大的公共事件。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经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合力,迅速形成舆论焦点。
昨日,这件曾经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也成为了《申论》考题材料的一部分。
考生透露,《申论》试卷给出的十段材料,围绕流浪儿童的现状,社会、政府的救助活动、经验做法和年初“微博打拐”的内容展开。材料后面给出了三个题目:一是要求考生在200字内谈谈“微博打拐”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要求考生用500字,对当前的未成年人救助体系给出建议;三是以《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题,写一篇800到1000字的议论文。
下午考试结束后,走出场的考生有的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申论》考题,有的则愁容满面地埋怨自己读书看报少了。“我当时都转发了这条微博的,所以印象很深刻,一直关注着,所以今天回答题目比较顺手。”四川大学外语系的一张姓同学说。记者了解到,不少平时喜欢上网、看报的考生,都觉得这道题很好做,与现实结合密切。
但对“微博打拐”事件不甚了解的考生,答起题来就觉得有点吃力了。“我去年春节的时候正在一家单位实习,基本上忙得没有时间读书看报上网,感觉与其他考生相比,这道题肯定答得没有那么好。”考生陆琅有点郁闷地说。
考生认为,《申论》一般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等能力,给出的材料都是热点的问题,只要平时多看报、多留意社会热点,一般还是有话可说,但至于能否做好这类考题,关键还看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