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省选调生招聘考试申论真题
材料一:
福建省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2月3日在福州举行。在大会现场,记者接触了不少毕业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政府人事单位负责人,大量的信息表明,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早上九点,记者看到,会场人潮涌动,一些热门单位前面排起了上百米的长龙,有的招聘人员桌子上已垒起了上百份简历。“这次单位准备招聘10个人,已有近千人前来问询,初步符合要求的就有几百人。”阿拉丁计算机国际认证培训中心的陈晖说。
闽江学院数学系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毕业生小蔡说,就业压力相当大,“班上48个同学,目前只有一个签了单位。”身为女生的她还担心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网上报道说近三成单位不要女生。”
为了就业,不少毕业生降格以求。福建农林大学电子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张陈生说自己不介意到边远地方去,起始薪水1000多也能接受。“先好好锻炼锻炼、提升能力。”
陈晖连续4年参与了单位招聘工作,她说,“以前大学生一来就问工资多少,福利好不好,在哪里上班。现在基本上问的都是工作范围、工作性质、什么时候可以面试。”
“早上7点多供需见面会场外就聚集了上千名学生。”福建省人事厅厅长丛远东说,2007年福建的大中专毕业生预计达到21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近16万人,较2006年净增4万,加上历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数,就业形势严峻。
丛远东认为,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这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大幅增长。当前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任务仍然很重,城镇新增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2007年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目前公务员、事业单位处于减员控编阶段,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产业结构上难以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大量接收毕业生存在一定困难,而新的经济组织和基层就业渠道尚待拓宽,尚待社会的认识和接受。”丛远东说。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法人代表林国樑说,相对于本科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更难。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学历偏见。有些大中专生即可胜任的岗位也非本科生、硕士生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学历高些总是好的。毕业生这么多,不怕找不到高学历的。”
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陈达辉说:“社会上就业观念调整相对滞后,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
记者发现,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很多家长择业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和保守。一位陪小儿子来找工作的陈姓家长说,“现场走了三四圈,没什么大单位、好单位。状况一年比一年差。”他说,“小企业一个月几百块钱,孩子怎么能过去?”另一位孙姓家长说,“肯定要找稳定一些的。
陈达辉分析,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毕业生规模迅速增长。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对于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考察与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可能成为新的难点。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着差异。
丛远东告诉记者,要破解就业难,必须凝聚合力,在“灵活就业上下功夫”。
他说,以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口号喊得多,实际支持不到位。现在要切实梳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种种困难,“如何办理手续、搜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定位、筹集资金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和扶持的具体实施办法。”2006年福建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15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1284人,提高了1.5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建立健全就业见习制度。丛远东说,去年《福建省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一些地市开始建设见习基地,今年要扩大规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此外,“政府要为一些服务买单。”丛远东说,政府要制定对毕业生就业提供免费公共服务的人才中介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具体办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认真研究制定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在就业推荐、转向技能培训、困难补助、助学还贷等方面提供帮助;抓紧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等,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应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丛远东说,通过重点就业项目,带动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欠发达地区、面向非公经济组织和单位就业。在继续实施“选调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基础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据丛远东介绍,2006年福建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了217名高校毕业生到福建7个设区市的47个县(市区)乡镇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福州、厦门等地也着手实施本地区的“三支一扶”计划,取得良好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