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六成公务员想过辞职却不敢辞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原因

六成公务员想过辞职却不敢辞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原因

A+ A- 2015-04-16 09:44  |  新浪博客  |  责编:田志英 评论 点击收藏
0

  被称为“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但在不少公务员眼中,这个岗位无异于“围城”。近日河南商报记者分别对普通民众和基层公务员做了一个调查,超六成受访民众羡慕公务员,六成受访公务员称有过辞职念头,但最终无一人辞职。

  如何评价公务员这份职业,公众和公务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很正常。但是这份调查的焦点,显然还是“六成公务员想过辞职却不敢辞”。这一现象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原因,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最为浅显和直接的心理动因,还是公务员职业的超级稳定。正像网友所说:企业员工,一点干不好,说被炒就被炒了,而公务员却没有这样的担忧。此外,每个公务员心里也十分清楚,公务员职业的稳定,完善的社会保障,健全的组织体系,良好的社会声望,哪一项都有相应的含金量。换言之,与社会上众多在市场“找食吃”的体制外生存相比,“体制内生存”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待遇了。对于没什么远大志向的普通人来说,放弃这些,显然需要不小的勇气。

  在很不稳定的“体制外生存”者面前,他们有优越感;在一掷千金的富豪面前,他们有自卑感。但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创业成为富豪,他们又没有这样的自信。而混在官场上,所有名利待遇都跟着职务走,升不了职意味着终极追求的失败,如此坚硬的价值导向,一方面使公务员在面临较高利益预期与较大现实压力的反差中,生出一种愤世与失意交织的浮躁;另一方面,在与身边百姓平均生活形态相比中,又觉得自己现有的一切得之不易,因而不愿退出。既自卑又自尊,退不能退,进又难进,是眼下不少底层公务员的真实心态。

  当我们把公务员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讨论时,真正的事实却是,抛开职务差别,公务员队伍内部,同样存在着肥缺、瘦岗之分,实质待遇有着天攘之别。想过辞职却不敢辞的六成公务员,肯定不是身在肥缺,而就这样凑合混下去,又必然以浮躁心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公众怎么能指望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

  深入地看,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辞职的比例,明显高过经济不够发达地区,这显然是职业出路多寡的真实折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另一注脚。另一方面,人们为什么那么追求稳定?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公共服务者为自己预留的福利空间相对较大,为市场化生存创造的条件还远远不够。虽然人们能够理解,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及效率追求,公务员队伍需要稳定,但是稳定不能没有条件,“责任考核创新不多,待遇稳定先行一步”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在公务员管理中,长期形成“待遇稳定”与“责任考核”的失衡,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公,反而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而过于稳定的利益预期,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形成更大的惰性。

  想了解更多公务员动态,请继续关注华图网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