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座谈会(重庆工作简报)
导读:2018年是第三轮三支一扶实施的第三年,到今年为止,三支一扶计划从2006年以来,已经有序开展了12年,重庆三支一扶人员平均月工资已达4650元,部分县区已高达7250元,并且期满转编率达98%。
2006年以来,重庆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细化管理措施、强化制度保障、严格人员管理、加大队伍培养,有序开展了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12年来共选拔招募了9352名“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已全部定向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实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解决基层人才紧缺的“双赢”。
一、围绕畅通渠道,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了由组织、编制、财政、教育、农业、水利、人社、卫生计生、共青团等9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三支一扶”工作方案、重要政策,协调解决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完善政策。近年来,会同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编办、重庆市财政局等部门先后印发了《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实施计划的通知》、《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等政策文件,从人员招募、待遇保障、培养使用、年度考核、期满就业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着力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二、围绕优选人才,严格招募选派
一是全面征集需求。每年底,会同市编办、市财政局等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第二年的招募方案。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市区县发文征集岗位需求,区县根据岗位空缺情况,按紧缺急需原则,有效制定并上报招募计划。二是广泛宣传发动。每年《招募简章》发布后,在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微信、QQ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带领区县人社局及往届“三支一扶”人员组成宣讲组分赴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等市内外高校开展专场宣讲,动员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近年来,共在市内外高校开展专场宣讲80余场次,发放招募简章50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3000余张,参与宣讲的毕业生达50000人次。通过宣传动员,参与计划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性不断提升,参考人数逐年增加,平均岗位竞争比由2013年的4.32提高到2018年的35.2,今年个别岗位竞争比达到了428:1。三是严格招募考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组织招募选派工作。由市人社局统一组织笔试、调剂;区县人力社保局参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标准组织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察等工作,所有程序均同步面向社会公开。同时,从2015年开始,结合国家的扶贫攻坚计划,对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城镇零就业家庭子女、本人残疾和享受城乡低保的四类高校毕业生制定优惠政策,凡按笔试成绩确定为资格复审人员的,不占招募岗位名额,免面试,直接进入体检、考察环节。近三年,共招募选派贫困高校毕业生228人,占招募人数的19.5%,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四是优化选派到岗。在新招募人员分配到岗时,各区县针对人员的专业特长、学历层次、性格特点,按招聘岗位从高分到低分制定选岗方案,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三、围绕提升素质,强化人员培训
一是全员开展岗前培训。每年在新招募人员报到上岗前,统一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采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课堂面授+实地见习”、“互动提问+座谈答疑”等形式进行教学,帮助新招募人员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提升服务技能。二是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每年上半年,针对全市在岗“三支一扶”人员组织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培训围绕“三支一扶”人员岗位特点,立足基层实际需求,按劳动社保、农技服务、文化服务等岗位分设课程,采取现场授课、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等形式,提升服务人员岗位技能和文化素质。三是创新开展示范培训。每年11月,针对全市医疗岗位的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分期分批次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示范培训,培训安排在集医疗设备、教学科研、技术指导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部队医院,采用现场教学与实操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近年来,已累计开展人员培训50余期,参训人数达6万人次,实现了服务期内人员培训全覆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