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历史上的今天】2月第二讲

公务员|【历史上的今天】2月第二讲

2019-07-16 13:44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历史上的今天》2019年2月大事记第2讲!2019年2月4日“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名在南极揭牌20周年!关于南北两极的相关知识,常识已经考过很多次,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要知识。

第二讲 2019年2月4日“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名在南极揭牌20周年

  【热点链接】2019年2月4日“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名在南极揭牌20周年。南极长城站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 1997年12月30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站名。

  2019年2月,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改建任务已圆满完成,新一代长城站地震台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在南极的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和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真题回顾】

  2018-山东-49.关于极昼、极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极昼是一天24小时太阳都不落下,极夜是一天24小时都看不到太阳

  B.极昼与极夜只发生在南极圈和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C.极昼与极夜在南北极互换出现

  D.南、北极点极昼与极夜交替时间分别是地球上的夏至日与冬至日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春分过后,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夜,此后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夏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秋分日结束;秋分过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此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至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因此,南北极点极昼与极夜交替时间分别是地球上的春分和秋分。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极昼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故A项正确。

  B项: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发生在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以内和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以内。故B项正确。

  C项:每年南、北两极的“极昼”“极夜”交替出现。一年内大致连续六个月是白昼(称极昼),六个月是黑夜(称极夜)。故C项正确。

  2019-江苏-1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的主体是咸水

  B.海洋水与陆地水在不断循环

  C.地球上水体大多以液态存在

  D.地球上淡水主体是江河湖水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水资源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地球上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而不是江河湖水。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总体积约有13亿8600万立方千米,其中97.2%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万立方千米左右。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盐碱湖和内海的水量,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所以地球上水资源的主体是咸水。说法正确。

  B项:水的不断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落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C项:地球上的水体大多以液态存在,占比约98%,而固态水的比例大约为2.15%。说法正确。

  2017-山东-12.下列关于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出现在高磁纬地区上空

  B.是地球所特有的现象

  C.是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D.水汽、磁场和带电粒子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极光。

  第二步,地球上的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和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产生的发光现象。带电粒子被地球的磁场带进大气层,大多数的极光都发生在所谓的“极光带”,即靠近磁极的高磁纬地区上空。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如木星和土星。

  C项: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与极光无关。

  D项: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水汽不是极光产生的必要条件。

  【知识拓展】

  一、极地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北极科考站是黄河站。

  (一)长城站

  1.地理环境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2.科考项目

  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二)中山站

  1.建设历史

  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

  2.地理环境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上。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 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度30分50秒。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

  3.科考项目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三)昆仑站

  1.建设历史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

  2.地理环境

  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四)泰山站

  1.命名由来

  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在海拔高度上与昆仑站遥相呼应,同时能覆盖格罗夫山等南极关键科考区域。

  2.地理环境

  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五)罗斯海新站

  经过20多天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

  建设罗斯海新站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贯科学规划使之具备“一站多能”的综合观监测能力。罗斯海区域既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又是南极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我国在此区域建设新站,是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南极工作的新征程。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目前,已有美、新、意、俄等6个国家在此区域建设了7个考察站,国际上在罗斯海区域选划设立了南极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罗斯海新站前期准备工程是本次南极考察的重要任务。2017年12月初“雪龙”船首次抵达恩克斯堡岛,用直升机将340吨物资部署上岛;2018年1月中旬“雪龙”船从中山站返回恩克斯堡岛后,将建站工程机械和重型物资运输上岛,随即开始了新站临时建筑的建设。

  (六)黄河站

  1.选址

  北极黄河站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北极科学考察主要针对北极这一特殊区域开展,这就在国际法方面涉及了周边国家的相关法律和通行的国际法,其中最重要的相关法律就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

  于1925年8月14日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缔约国在“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完全主权”的前提下,可以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和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

  所以尽管北极所有陆地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但中国作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完全拥有条约中规定的包括科学考察在内的相应权利,这使中国在该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具有了法律依据。

  2.科考意义

  中国北极科考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这为解开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众多学科的谜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北极建站后,中国科学家还将建立中国北极卫星常年观测站。

  在同一条地球磁力线的南北两端,同时进行极光的观测、对比,是各国科学家探寻地球外层空间诸多奥秘的一个途径。由于南极中山站和北极站基本在磁纬75度上,在南极中山站和即将建成的中国北极科考站,中国科学家将可以在南、北两极对极光进行同步追踪和研究。

  12  共2页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