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率:一万五千分之一
在曹操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做公务员的难度是不亚于现代人的。譬如说察举,它有指标限制,一个60万人以上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3名孝廉,不到60万人但超过4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两名孝廉,不到40万人但超过2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1名孝廉,低于20万人但超过10万人的郡国每两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而低于10万人的郡国每3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
汉朝末年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60万以上的郡国没几个,像曹操的籍贯所在地沛郡,总共才25万人,地方官那年推荐了一个曹操,就不能推荐其他人了。 25万比1,多么吓人的比例,一个百姓要想做孝廉,比登天都难。
再说策试,地方官举办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50:1,过关者再参加中央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00:1。也就是说,假如你成绩中等,连过两关最后胜出的概率只有一万五千分之一。
算账:东方朔每月薪水三百来块钱
那么“高级公务员”的薪水是多少呢?李开周表示,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等“高级公务员”的薪水构成比较复杂,有货币工资,也有实物补贴,比如粮食和布匹,还有可供收取田租和赋税的采邑。而像东方朔这样百石以下的“低级公务员”,就只有货币工资和粮食补贴两项薪酬了。东方朔的货币工资是每月二百四十钱,粮食补贴是多少呢?由《居延汉简》所载汉武帝晚期低级官员的工资单据可知,凡百石及以下级别的“公务员”,每月小米(或麦子)三石。东方朔说的“一囊粟”,是指三石小米。
东方朔除了一囊粟的粮食补贴,还有二百四十钱的货币工资。为了便于估算,把这二百四十钱也换成粮食。据《史记·平准书》和《居延汉简》卷1所载西汉粮价,汉武帝时丰年粟米十五钱一斗,加上已经补贴的三石(三十斗),每月共有四十六斗,能出净米一百多斤。一百多斤小米,放到现代市场上卖三百元左右。所以李开周得出结论:单按粮价折算,东方朔每月薪水只有三百来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