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判断型逻辑题属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其特征一般是给出来几个论断,然后这几个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几个论断中有两个是真的,或者两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本文中,华图蔡老师归纳了攻克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先找矛盾,其余是关键
真假推理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容易的一类题,这类题目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因此可以利用矛盾来解题。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构成矛盾关系。例如,一个人如果是男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女的,那么她肯定也不是男的,男和女就是矛盾关系。但一张纸如果不是黑的,可能是白的,还可能是其他颜色,那么,黑和白就不是矛盾关系。那找矛盾对公务员考试的真假推理题有什么作用呢?先来看这样一道真题: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华图解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真假判断型逻辑题,首先看看四句话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在这里可以用做简化来解题,例如“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这句话可以简化为“甲:非甲”,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矛盾一目了然。这四句话最后简化为:
甲:非甲
乙:丁
丙:乙
丁:非丁
很清楚的看到,乙和丁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关系,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又因为题干里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那么这句真话肯定包含在相互矛盾的乙和丁之间。那到底是乙还是丁说了真话呢?我们没必要追究,这时关键是其余,其余两句话(指甲和丙说的话)都是假话了。根据甲说的是假话,推理出来捐款者是甲。
这个方法既简单又快捷,而且比起其他方法而言,准确率更高。复习中,只要牢牢掌握最常见的几种矛盾关系,做好题目的简化。
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三种:“A”与“非A”,比如上题中的“丁”与“非丁”;“所有都是”与“有的不是”;“所有都不是”与“有的是”。只有主体相同,才存在矛盾关系。“丁是捐款人”与“丙不是捐款人”就不存在矛盾关系,而应该“丁是捐款人”与“丁不是捐款人”存在矛盾关系。同样,“所有的人到了”与“有的动物不会飞”不是矛盾关系,“所有的美国人都不会讲日语”与“有的欧洲人会讲日语”也不是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