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潭的做法算不上“出位”,其他社团或多或少也会这么做。比如很多社团负责人自己不吸烟,但是每次去递交审批表时都会随身带着香烟,关键时候给老师点支烟,就能让一直犹豫的老师瞬间做出决定。如果不这么做,活动场地的申请会迟迟批不下来,活动计划也只能搁浅。
如何才能避免社团干部在“官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湖南某高校担任校团委书记的肖老师在大学期间组建了湖南省高校里的第一个社团联合会,也曾去美国深入考察过学生社团的运作情况。他认为,官僚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国内各高校的学生社团。
他指出,“官本位”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难免会沾染这种习气。从微观上来说,学校管理体制也存在“官僚化”的现象,处于这种体制之中的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更容易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
在社团工作中,尽管学生社团大多有指导老师,但形同虚设。适于指导老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无法量化,导致指导工作难以保证、难以落实。
另外,尽管社团成员的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但是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权力对社团干部进行约束,导致社团干部的工作缺乏监督,让这些干部在“官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为曾经的社团干部,肖老师这些年也对社团工作进行过反复调研。他认为优化机制是关键,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为社团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引导,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加深他们对社团工作的了解,也同样迫在眉睫。(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