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下午,两名深圳女游客,在张家界武陵源二中新校舍前,先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该学校,接着又互相拍照留念,此举引起记者的注意,上前一问,说是慕名而来,网上看到潇湘晨报关于二中的报道,称其耗资4000万,为“最牛的乡村学校”,土家吊脚楼风格建筑比较漂亮,恰好到张家界旅游,顺道就来看看,亲身感受一下了。
连日来,看上去像别墅的武陵源二中新校舍,被网友拍了照片传到网上,花团锦簇下显得异常“惊艳”,而其4000余万的投资也引来是否值得的争议,为此,潇湘晨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该校,详解4000万资金分配,另又有新发现,其校舍所在乡政府办公楼投资仅20多万,还使用着几间70年代的旧房舍,与其对学校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牛乡村学校"依山傍水 地理位置极佳
4月3日下午,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来到了武陵源二中新校舍的所在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地处天子山和杨家界两大著名景区中间,校舍建筑小青瓦、斜坡面、外挑檐、转角楼、浅灰墙,颇具土家吊脚楼风格,加上背靠青山,还有小河从学校旁边走过,可谓依山傍水,还有对面农田盛开的油菜花等,构成了一幅田园美景。
该校是由多栋体现土家民族风情的建筑组成,综合楼、食堂、男女生宿舍楼、幼儿园、操场、篮球场等一应俱全,其中足球场、塑胶跑道、篮球场、校园绿化等还正紧张施工中,现场还能看到有工人在工地上不停得忙碌着,由于是清明假期,学生都放假去了,校园稍微显得有点冷清。
对于这一切,武陵源二中刘安天校长既有惊喜,也有隐忧,喜的是2006年就开始筹建的新校舍,两年后动工,直到去年年底主体工程终于全面竣工,而且新校舍也的确如当初规划的那样,总算了却了一大心愿,因为此前的校舍是在比较简陋破旧,从孩子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考虑,新校舍算是解决了这种忧虑。
忧的是现在一些不知情的网友议论令学校及当地领导有压力,以为4000万建设一个学校可能有什么猫腻,实际上这间占地120多亩的学校是征地得来,拆迁等都是需要钱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等里面的设备也都是要花钱的,容纳1600多学生上课,这样的标准并不为过。
投资4000多万的学校公开招标 外美内秀
而这4000多万的投资都在哪?武陵源区教育局局长柳新华带潇湘晨报记者看了40多册招投标书和资料文件,其投资分布为:征地拆迁800多万元,房屋建筑2000万元,修桥200多万元,防止山洪暴发修防护河堤200多万元,水、电、路、围墙及400米塑胶跑道、球类场地和运动器材等1000多万元,教学仪器设备、空调、电视、课桌椅等300多万元。
柳局长介绍说,武陵源二中从规划、审批、立项、招标、投标到施工、监理、验收、审计等各程序都严格依法依规,规范操作,管理到位,比如招投标都是公开的,监督到位,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腐败行为。而如果说到标准高,还有总投资两千多万的索溪小学,学生近700人,建设看上去比武陵源二中还漂亮。
“武陵源区学校建设是农村包围城市”,柳局长提到武陵源城区一所小学校长跟他打趣时的话,说把农村学校建设好了,城区的才开始建设,这所学校就是春地小学,而事实上,武陵源区的学校大多外美内秀,教学质量也是很过硬的,无论从升学率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张家界全市第一,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仅为0.11%。
"最牛学校"所在乡乡政府办公楼投资仅25万
与漂亮的校舍、卫生院、养老院等形成对比的是,所谓花4000万建设的武陵源二中所在乡中湖乡乡政府办公楼投资仅25万,还使用着70年代的建筑作为公职人员住的地方,这个70年代的旧建筑是原中湖乡中学的教室,“全乡党政17名在职工作人员都是住在这办公,学校建的好是政府重视教育的体现”,中湖乡常务副乡长向绪家如此说。
区政府负债12亿多是投资于教育民生基础设施
4月5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还采访了武陵源区委书记陈红日,据介绍,该区去年财政收入1.73亿,从多年前至今区政府已负债12亿运行,原因是近年来景区加大了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有民生问题得改善,建设了不少软硬件都过硬的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其风格都融入了土家民族风格,所以看上很漂亮。
在陈红日看来,4000万新建一所学校是很正常的,该区人民医院建设完成估计也要4000万,民生问题改善都需要钱,外美内秀也并无不妥,加上张家界是湖南对外的一个窗口,国内外游客聚集地,而旅游业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居民,政府重视优先发展教育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中湖乡位置相对偏僻,离教育优势资源相对集中武陵源城较远,学校建设相对滞后。”陈红日说,考虑到教育的公平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政府财力紧张负债12亿的情况之下,下决心将三所有危房的中湖中学、中湖中心学校、天子山中心学校整合成一所学校,也是下了很大魄力的。
难道政府不怕负债过多而遭到不量力而行的质疑吗?对此,陈红日介绍说,按照全区目前的旅游发展态势和财政收入实力,通过有资质机构评估显示,区政府负债空间还很大,可以贷30个亿,“而这几年我们的底线是12-15亿,这是可以承受的,这些钱的花销也是很透明的,贷款的规模和去向都会向人民有个交代,都是通过人大审查的。”
|
不少乡间学校都是我不忍前去的地方:坐在斑驳陈旧的教室里,目睹与都市相差千万里的师资设备,乡愁此时会弥漫过心际,苍凉会一寸比一寸长。因为差距,因为隔阂,它们的主人必须要奋斗18年才能和我们喝咖啡;抑或挤进城市,依旧会淹身在茫茫的蚁群里。所以,如果不得以置身于乡间学校的落后里,我心里总会有或淡或浓的负罪感。
所以,这样“中国最牛乡村学校”的新闻会令我惊喜——坐落于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武陵源二中新校舍,颇具土家族房屋风格,加上春季来临,矗立在红、粉、黄等各色的花儿中间,看上去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日前,该学校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后,令万千网友惊呼比去年网上热传的“中国最美希望小学”还“惊艳”,其耗资4000余万的投资也引起一定的争议。
我们见惯了太多以挥霍有限资源,打造面子工程之学校的个例,因而,我们对这样的纠结与不解毫不惊奇。问题是:巨资投入是否就一定是浪费?政府拨款是否就一定值得质疑?单纯站在经济衡量的角度,或许已经显得太肤浅与游离。显然只有把学生置之于“收益者”的主体,我们才能收获“中国最牛乡村学校”的真正价值。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化的建成、太阳能和空气能、50年不落后的前瞻性设计,还有太多未被披露的细节,已经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争议将会遗失在学生的实惠里,4000余万的投资,收获的不是泡沫是优质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稍显豪华的乡村学校,便会喧嚣在口水里?毕竟,4000余万的乡村学校,还是便宜过太多的政府办公楼群。或许,恰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刻板成见的道德执拗:基于教育资源更广范围内的难以均衡与“普惠”,对于乡村学校优质化与提速化的想象,我们还过多停留在“有学校上”、“校舍安全”的心理定位上,那些为孩子们提供功能更齐全、更强大之学校设备的举动,还是让大多数人感觉“突兀”与“过激”。“突兀”与“过激”的背后,便是那些沸沸扬扬的计较与猜疑。
总有一种乡村教育投入的遗憾,会失落在“中国最牛乡村学校”的争议里。没有更普遍性、更大力度的乡村学校建设资金的注入,还会有太多的“XX最牛乡村学校”,会被挟持到公共争议的前台。前台是一种错觉,更是一种焦虑,而“中国最牛乡村学校”它只想它是海:即便不能像城市的学校一样,把孩子置于资源性起跑线的前列,不能为孩子们抚去太多继而残酷的沟壑与差距。但它想它至少,可以拥有一种海的气势,助推孩子以新的速度重新出发,交汇在那些远不所知的竞争与光阴里。
|
特约评论:“最牛乡村学校”彰显真正的权力美学
作者:王石川(资深评论员)
尽管所谓的“中国最牛乡村学校”并非一所学校,而是中学和小学的合体,该学校也并非仅供一地学生所用,而是两个乡镇共用,但是洋洋4000万的造价,还是显得卓尔不群,在中国的同类学校中一骑绝尘。即便从外观看,也显得超凡脱俗,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然而,面对这样的学校,一些人颇有微词,各种论调都有。由此笔者想起了去年被媒体披露的“中国最美丽的希望小学”——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的遭遇,由于该希望小学花费350万,是建17所普通小学的花费。于是有人质疑,“我们不能不砌那么豪华吗?我们是来读书的。”还有人称:为什么不建17所“普通”希望小学?
当然,与最美希望小学由捐资所建不同,这所最牛乡村学校是由政府投资,在笔者看来,越是政府投资,越能彰显权力美学,这种权力美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权力美学,它将权力伦理融入华丽的建筑叙事之中,让人能读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它追求的不是炫耀,不是夸张,也不是自我欢愉和自我消费,而是一种深刻的责任和义务。
简言之,此时,权力不是为我所用,而是为公所用。其实,兴建最牛乡村学校的初衷即便有权力审美的意味,也因其重视教育这个归宿而显得可贵。
校舍是用来干什么的?最基本的底线当然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安全,遑论其他。一个豆腐渣工程,外表再美轮美奂,如果败絮其中,不能保障孩子的安全,这样的校舍有什么用?这样的校舍越光鲜,越是罪过。
事实上,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小学的校舍往往是最破败不堪的,所谓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现实面前,其实许多时候是更像是一种轻佻的套话,因为连最基本的校舍都无法保证,遑论其他。
据称,在日本,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有报道称,如果你现在到日本乡间去旅行,会看到那里最好的房舍是学校,有些还是明治时代留下的。有个细节是,为了加固校舍,把钱花在刀刃上,日本一些地方把建政府大楼的钱用在坚固校舍上。学校应该成为最安全最坚固的地方,这应是人类的文明伦理,也应该是执政者的良知底线。
日前,笔者看到一则典故: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刘文辉,时为西康省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这虽然是一则久远的往事,但至今让来让人砰然心动,并感喟不已。按照最基本的权力伦理,公务员的办公大楼起码应逊于当地的校舍,但反观当下,有哪些地方的办公大楼能够让当地校舍望其项背?我们看到的是,最豪华的往往是政府办公大楼,最破落的往往是学校。
也许有一天,中国最豪华、最牛的建筑是学校,所有的学校都豪华、都外美内秀,都充盈着华丽而有底蕴的精神气质,都氤氲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那才真正是学生之幸,国家之福。因此,“最牛乡村学校”让人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