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相传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因为织女是个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在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于是,七夕便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这两种涵义,"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恰逢农历"七夕",与婚登排队、玫瑰看涨的"大趋势"相反,很多网友纷纷提出"不过七夕",并列出"不过七夕的N条理由"。不少人觉得,虽然是弘扬传统,但是硬把"七夕"说成"中国情人节"理由太牵强。也有网友质疑,中国传统节日非得挂靠在洋节的名称和习惯上,那过传统节日还有什么意义?
二、相关评论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认为,"中国的典籍没有记载过有关情人节的内容,说七夕是情人节,纯粹是商家和媒体炒作的结果,官方从来没有正式认可过,老百姓也未必认同。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储冬爱认为,把七夕定位为女儿节而不是情人节更有意义。因为七夕节参与的主体是女性,祭拜的神灵是女性,民俗事象的内涵也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她建议把乞巧节立为女性的法定假期。
——人民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宗迪提供的研究资料表明,当七月织女星升上天顶时,牵牛星就已经进入了人们视野。七月过后,高悬的织女星向西倾斜时,牵牛星后来居上升至最高点,岁序也就随之进入仲秋八月了。七夕故事和风俗的时间性,表明它原本只是一个秋天的节日,尽管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演绎出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起初却与爱情无关。
研究还表明,七夕的故事和风俗与时节的关系都可得到解释:织女名是纺绩之月的标志,牵牛则为牲之月即八月标志;七夕穿针乞巧,是因为迎接将到来的纺织季,乞巧之时陈设瓜枣,是因为该季节正是瓜枣成熟之时。至于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伤心落泪,是因为每年此时正是多雨季节,是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导致华北连绵秋雨季节开始。总之,七夕故事都能在古人的时间感中找到源头,都是时序的同时呈现而联系起来,被人们编织成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刘宗迪认为,文人的鼓噪加上心思活络的商人炒作,使七夕这个似乎被冷落的节日突然热闹起来,而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说法似乎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把七夕当情人节来过,没有人会愚蠢地表示反对,商家更是用心良苦。但就此认定七夕就是中国情人节,可谓数典忘祖。
——中新网
虽然在情人节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专家们一致认为保护和传承传统的乞巧文化迫在眉睫。"珠村有一百多个巧女,但平均年龄60.7岁,这和原来小女儿的节日实在不符"储冬爱说。她指出,珠村乞巧节从1999年恢复以来,乞巧妇女有断层的危险。
——人民网
三、模拟题
时下,有商家正热炒七夕情人节概念,仿照西方情人节活动,攫取更多商机。但据学者最新考证,七夕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不过是时令转换、秋天开始,起初却与爱情无关。请你谈谈将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