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指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延长退休年龄(2)
争议退休年龄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达到退休年龄并不仅仅意味着退出劳动力市场,更意味着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因而,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增加了养老基金的供给。
在中国,由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上述困境,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延长退休年龄更显得简便易行。
面对巨大的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近年来各国的改革,都有提高退休年龄的普遍倾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告诉财新记者,在与养老基金相关的几个指标中,赡养率是最为敏感的一个。每推迟一年退休年龄,不仅减少一年支出,更增加一年的收入,对于平衡养老基金的收支效果极为明显。
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另一些学者对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则显示,退休年龄每提高1%,基金缺口缩小1.949% ,如果退休年龄提高五年,那么基金缺口将缩小22.69%。
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依旧延续上世纪50年代的标准: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女性工人为50岁。相较于当前73.05岁的平均寿命,在不少学者看来,该退休年龄已明显偏低,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虽然如此,在当前旧账尚未弥补、政府责任未落实到位之时,若率先采取推迟退休年龄的方式缓解基金支付压力,势必牵动收入分配格局的重组。
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企业职工。
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职工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延迟退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一位自称国企的下岗女工的网友在财新网留言说:“我坚决反对推迟退休年龄,因为我们这些下岗女职工年龄大都超过45岁,想出去找工作很难,也没有企业愿意招雇年龄这么大的人!”
更多反对的出发点,源于自身养老金收益之失。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稍作计算,便知道推迟退休年龄是“得不偿失”。
一般而言,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每月工资的8%进入该账户强制储蓄,待退休后按月计发,多缴多得。退休年龄越晚,缴存年限越长,计发月数越少,每月领取的待遇便会提高,但总额是不变的。另一部分,则从统筹基金内支出。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仅增加1个百分点,职工却要多缴一年的费、少拿12个月的待遇。对缴费年限较长、缴费额度较高的缴存人而言,推迟退休年龄尤其不“划算”。
不过,对于推迟退休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所面临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王延中即介绍,一些公职人员,例如50多岁的女干部、女教授,到了退休年龄往往愿意继续干下去。对推迟退休年龄呼声最高的群体就包括妇联,要求男女同龄退休。
事实上,除了学者对于老龄化的担忧,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主要自于这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均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远远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这种反差亦成为企业职工强烈反对延长退休时间的理由。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等于是用企业职工创造的财富,供养了更多无需缴纳保险费的“公务员”。
鉴于此,不少学者表示,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涉及多方利益,在未能理顺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格局,并穷尽其他应对老龄化措施的情况下,不可能草率出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