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浙江公务员考试大纲解读会文字实录(7)
[11:06]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的精彩解析,接下来我们进入抽奖和互动环节。
[11:15] 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的环节,现场来宾和考生可以跟我们的名师充分交流。
[11:16] 提问:我想问一下王明老师,我是来自于浙江的高校老师。因为今年国考大家发现跟以往的情况不大一样,一个是数量关系这一块,是比较大。很多的考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关系这一块是有很多的题要做,这一块浙江省是不是会跟进,还是今后的政策方向的导向要往这个方向来引导?我就是这个问题。
王明:我记得今年的国考大纲解析的时候,当时刘云老师也讲到了,加了几个字,数学改成了数量关系模块,多了"关系"两个字,刚才老师所问的情况,一个是对于数字的推理部分,可以大胆的进行想象。
今年因为是第一年高考刚刚考完,浙江省考不会迅速的把数字推理抽出来,浙江省考是最接近国考的一次考试,必须要保留省考的特色,如果是国考刚刚没有,紧接着浙江省考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是怎样的?肯定的浙江省考的大纲改变的情况来看,还会保留这一块。
另外对于数学运算这一块,一定要加大对于基本能力的学习和掌握,这个非常的重要。今年有好几道题目,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考过国考,很多题目就是过分的掌握过多的技巧的时候,反而会掉入陷井,就是"想多了",拿到题目就想这是个陷井,就把它当做陷井去解答和思考它。
其实做出来之后就发现不是一个陷阱,而是很本原的题目。就是踏踏实实的进行一个运算和分析,不要过多的用技巧的东西去看待它,可能会误入歧途。谢谢!
[11:17] 主持人:感谢王老师,公考是风云变幻,今年看看会是几道题。
提问:预测一下今年的招录比例和报名人数大概是怎样的情况?
蔡金龙:就接着刚才的问题我稍微补充一点。其实数字推理的取消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什么思考呢?就是从题库到题型库的发展。这个希望大家理解,题库到题型库的发展,每个题型库当中的1万道题随机的抽取。题库就是从题型当中挑选十个题型,这就是大家的备考难度增加了,以前有出现过吗?
国家以前出现过一次,就是数字推理的题目,就是00年之前,02年是疯狂的出这样的题目,十种题型已经不能满足整个公考的需求了,甚至会出现15-20种题型,在这里面选择。地方性的考试当中也会增加。关于报考人数的预测,第一是岗位增多了,报考人数会增多,我的预计是报考人数和招录人数的比例也会增大。
[11:18] 提问:大概会是多少?在什么样的区间?
蔡金龙:这个不好预测,但是这个增大的趋势是有的。具体的数据还没有,但是第一个就是人数的增加,一直在换新血,第二是报考的热情在增加,但是更加的趋于理性。从4日-10日,每天的人数肯定是逐渐增加的,大家更理性了。
前年我在分析历史数据的时候,报考的时间有两个高峰,说明了人们不理性,要么是开始报,去凑热闹,要么就是最后要结束的时候去报,就是怕错过了再去报的。现在就是趋于理性了,但是热情也高了,国考的竞争比例趋于放缓,但是省考的竞争比例更加的激烈。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蔡金龙:第一个是公职的岗位更加的被大家认可,以前是认为事情少,薪酬高就是好岗位,而现在的理解不同的了,现在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现在从06年开始统一之后,很多想实现抱负的考生也选择了公职岗位。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的群体效应,很多人认为这是很好的岗位,所以我也去这样选择。是不是很好的岗位,确实是很好的岗位。另外也有前几年的就业压力大,后面推的。就是前面拉后面推。第一个前面拉就是认为前景很好报考的分数也很好。后面推就是就业的压力大,这是导致了现在的报考人数持续增加。
国考为什么减缓,刚才没有讲到的一点,就是从国家到地方的分流。我想在座很多人都是去参加了国考,用国考练兵,再回到家乡参加省考,在整个的省考过程当中积极备考,争取到自己的合适岗位。所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很抱歉没有拿到具体的数据,记不下来。这是我刚才的回答。
[11:20] 主持人:毫无疑问浙江省考的竞争是更加激烈了,去年最火的岗位是1:8000多,这是浙江省考的岗位。我也带过一些学生,大家都会说,浙江省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外省的考生也会参加我省的省考,所以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
提问:我想问一下张老师,申论这一块应该怎么备考?
张棣:关于申论的备考问题,我刚才在前面的大纲解析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但是没有说透。从申论备考的角度来讲,对大家提的基本建议就是不要太急功近利,我讲申论就是四个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积累的,积累是需要时间。
以往很多的考生在考试之前问我如何快速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因为3个月的时间确实是很难快速的提高。现在离我们的考试还有2个月的时间,认真的准备一下还是可以的。给大家三个建议:
第一,多阅读,要多读,为什么呢?申论是为了体现公平性,材料都是半陌生性,大家都有所了解,又不是特别的熟悉,特别是特定的文体,要多阅读,提高熟悉的感觉,可能对于你驾驭材料有很大的帮助。阅读的内容也很广泛,不一定是拘泥于大家的半月谈,还有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等。
还可以读一读其他地方的申论的真题材料,还有报纸,都可以读一读,没有问题。第二个建议,就是多思考、多交流,在读的过程当中,在做的过程当中,要善于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的方式,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另外还要注意多交流,
一般来讲你要把这个问题讲出来,这个问题你就记住了。你在学校或者是家里面,在备考的过程当中,把省里面的时事还有大政方针,跟同学和家人交流一下,这样可以由潜移默化的效果。第三,一定要多动笔,很多同学在考前,我问他们有没有写过几篇申论,他说还没有写过,这样也不行。
刚才的动笔的问题,刚才老师也讲到了,网络运用很广泛,电脑运用也很广泛,比如说提笔忘字,还有字形的陌生感等等。还有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家要多读自己的文章,多写文章,很多人不愿意读自己的文章,认为写得不够好,这样不行,要多写多改,这样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还可以浏览一下省里的门户网站,或者是政府的门户网站,尤其是"政策解读栏"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谢谢。
[11:24] 提问:我觉得申论的学习就是看和读,我觉得写的文章和参考的资料,不同的教育机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答案,我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选择,张老师请帮助我们选择。
张棣: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学生也是不断的会提到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大纲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一个做答语言有A和B,有一个就是按照要求回答。这是不是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申论的精髓就在这里,答题的要点,评分的范围,这些是不对社会公布的,社会上的一些教材一小部分是来自于阅卷老师的反馈,还有一部分就是编著者依据材料做出的答案。我们有一句话以前跟其他的同学讲过,我们现在不要迷信张老师、王老师、李老师,我们应该干什么?
严格的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做。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国考,或者不一定是国考,所有的申论的大文章,这个写法,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讲法很多,有说三段式,或者是九段式等等,这些都是不全面的。全文来看,现在的国考要求,有细心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每年的要求会有具体的变化。
比如说06年要求是中心明确,08年是出现了语言生动,09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写什么样的文章,写什么样的答案,还是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做。这样可能更好一些。好吗?
[11:26] 主持人:感谢张老师。接下来是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我想请问王老师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到备考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个瓶颈,一直会持续在50、60分的状态,我想问一下王老师怎么去突破这个瓶颈呢?
王明:很多学生都反映过,在上课和讲座的过程当中都反映过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是一两年都是得分很稳定,想突破这个瓶颈,最主要的还是思维方式的一个转变。大家知道国考是140道题,就是规定了120分钟的时间,正常人似乎都做不完,但是现在开玩笑说,不正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所以说,每一个模块,虽然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有了一种形式存在的,比如说20道题目,你算了30分钟,即使你全对了。还有12分钟也有同学可以把这30道题全部做完的。一些常用的技巧还是要掌握不一定是一点技巧性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每一种题型都是要死算的,那么这个考试还有任何的意义呢?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针对不同的模块,要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说对于片断阅读,大家知道最主要的就是主旨和意图,这段材料如果是一两百字,从头到尾的死读,我作为中国人读汉语,一篇读下来都是印象不深刻的,因为字数太多了。但是,要圈住因为所以,你记得少,就记得更加的准确,受到的干扰就越少。
有一些同学是患得患失,每一个地方都不舍得放弃,非要把这个答案算到跟ABCD一模一样,如果是确定这个答案了,就不要去验算了,一定要有大智慧,而不是被小的模型所束缚,而不是说我就放开了,不要过多的计较小的得失,有时候是小的放弃了,有时候就是通关了。
可能到了70分的时候又是一个瓶颈,这是思维的一个慢性的调整过程。你在统观全局的考虑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细小的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同时,再次的感谢各位老师带来的精彩的大纲解析。接下来进入我们的图书签送环节。请工作人员把图书送给在场的所有考生,请考生按照次序上台领取。请我们的名师签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