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考上南开大学研究生的朱茜给了公务员考试一个特别形象的称呼——“考碗族”,考上了公务员,就意味着有了一个有保障的饭碗,因此,在接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公考。“由于把精力都投入到了考研上,公考准备并不充分,可以说是‘裸考’了,这次也就是熟悉一下公务员考试的流程,为以后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增加一条出路吧。”
C
“公考”
催生产业链
考场上热浪滚滚,考场下也有一条战线竞争同样激烈。那就是“公考热”催生出的考试经济,据了解,辅导材料、考前培训班、笔试培训班、住宿等已形成一条产业链。
“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光上培训班、买辅导书就已经花出去3000多元了。”刚参加完公考的陈琪一见到记者,就向记者“晒”起了她的账单。陈琪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份,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就开始了广告大战,年后相继报名开课,因辅导团队授课方式和知名度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突破班、保过班、私教班、真题解析班,五花八门,从近千元开始,最贵的居然超过1万元。
“你看,刚参加完笔试,面试辅导班的‘小广告’就塞得到处都是。”陈琪拿出一沓宣传单递给记者。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记者找到一家培训机构。
据该机构负责人介绍,公考每年都有市考、国考,再加上招警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他们就没闲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会招到几百人,笔试培训费平均一人2000元左右,收费最高的就是面试培训,即使上万元,也有不少考生不惜血本。
辅导班是公考中最大的一笔开支。然而,辅导用书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据长江道一位长期经营考试用书的书商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他的书店光是公考材料就卖出去2000多套,一套就是100多元,由于这类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刚性需求,因此,比文学类的更加好卖。
D
专家解读
针对目前公务员考试热这一社会现象,记者采访了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对于记者所关注的问题,张宝义一一做了解答。
1.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公考热”?
张宝义:目前,公务员是被大家公认的“铁饭碗”。千军万马挤公考的现象,我们要客观看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的择业观,同时也暴露出目前我国人才流动渠道的匮乏。实际上,很多人去考公务员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企业岗位的稳定性差,待遇和福利的保障性较差,再加上个人创业成功率低等方面的原因,也让很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现实。进入到公务员的队伍,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稳定性、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2.有人认为,“公考热”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对权力的崇拜,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张宝义:有关调查显示,报考公务员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公务员岗位本身的优势,主要包括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也有不少人报考公务员只是为了多一个选择,抱着踫运气的也大有人在,相信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的人是极少数。其实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也只是一个开始,从考取公务员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官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升迁的过程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机遇。十几年前公务员体制内曾经出现过“下海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官本位”思想对于人们选择是否走公务员道路的影响并不大。
3.“公考热”背后有没有社会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张宝义:近年来,随着“公考热”的升温,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务员“职业红利”的讨论。其实,近几年随着行政机构改革,随着国家“阳光工资”等各项政策的实施,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更加公开透明了,可以说,遏制公务员“职业红利”政策的作用很大。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医保、公积金等保障方面,公务员可能会比一般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要好一些。这需要我国今后在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让所有劳动者都能过上稳定、富足、体面的生活。另外,要加大对滥用职权、腐败的监督和惩治力度,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身份的看法。